从本周开始,如IT专业人士以及社交媒体网红这类"数字游民"可以通过申请访客签证入境新西兰,工作并生活最多9个月。
国家党在竞选期间曾承诺推出一项专门的"数字游民"签证,旨在吸引能够移动办公的高端人才,并为这类人才保留后续转居民签证的渠道。
政府在上周末(1月27日)公布的访客签证(visitor visa)细则调整里也将数字游民纳入其中,这意味着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如今,海外游客持旅签也能在新西兰工作了--在满足一系列条件的前提下。
经济发展部长Nicola在宣布这项调整时说:"政府希望通过新的签证规则,让新西兰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吸引人才的天堂。我们希望,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鼓励这些人及其所代表的公司在未来与新西兰进行更多的业务往来。"
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APEC business advisory council)成员Brett O'Reilly对RNZ表示,该调整发布后,已经有数十人与理事会取得联系,其中不乏受洛杉矶山火影响的美国人。
"反响非常积极,世界各地的人都希望能来新西兰旅游和工作。对于那些在近期遭受洛杉矶山火影响的人来说无疑是场及时雨,这给了他们一个在灾后重建时期临时过渡的理想去处。"
签证"缩水"兑现,目的是什么?
新西兰并不是第一个有数字游民项目的国家--葡萄牙、西班牙、德国、泰国以及印度尼西亚都有各自的数字游民项目。
这项签证改革也是政府意图促进新西兰游客数量回升的边境目标之一。因为就在不久前,新西兰本地居民的离境数量达到了创纪录的规模。
不过,这项看似利好旅游的政策也让皇后镇这样热点旅游目的地担心,当地基础设施方面已经很紧张的接待能力将更为捉襟见肘。
皇后镇湖区市长Glyn Lewers对此持不同意见,并表示政府需要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投资来安置新增的访客,当地人不应为此买单。本周一,旅游部长Louise Upston已经与受影响较大的地区相关人士进行沟通,并表示如果问题已经严重到需要解决的程度,那至少它算是个积极问题。
移民部长Erica Stanford表示,目前政府有意投入经费来进行市场推广,吸引更多数字游民到来。
"移民局将以东南亚和美国作为试点进行定向投放,我认为预算差不多在10万纽元左右。"
"先试试水,看反响如何,然后再依据财长下一个预算案的安排进一步追加投入,在新市场寻找突破。"
所谓的"数字游民"目前包括可以远程办公的IT从业者,之后还会将自媒体、网红等囊括其中。不过共同点是他们的收入应该是来自海外公司。
这些调整适用于所有访客签证,包括游客以及探亲,且立即生效。
整合了数字游民以后,旅签的最长停留时间是9个月,不过有关部长警告称在新西兰超过90天需要申报为税务居民。
但这与此前的说法仍有出入。一周前,Willis曾表示在吸引游客方面不会局限于所谓的"高净值人群",而是越多越好;然而在推广数字游民时,Willis则再次提及这一说法:
"他们不会与新西兰人争夺工作机会。我们预计这些将是高净值游客,因此我们的广告将主要投放在美国和东亚的高技能IT工作者。"
虽然官方已经注意到可能会有钻政策空子的潜在风险,但仍然认为这对新西兰的好处要大于坏处。
"签证还是那个签证,只不过你现在拿着访客签证也能工作了。简单明了,也不增加任何成本。"
她表示很难估算因为这项变化会增加多少游客,但表示现如今休假期间移动办公已经是一种常态了。
目前很难推算有多少数字游民会申请新西兰的访客签证,但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这是十分受欢迎的。 截至本周一,移民局还不能提供具体的申请数字。
整合数字游民后的访客签证的一些细节:
新调整自1月27日起正式生效,适用于包括游客、探亲访友、家庭团聚在内的所有访客类型。
新的签证条件将允许访客签证持有者在新西兰境内以"数字游民"身份来处理工作的事务。访客签证持有者以及NZeTA(新西兰电子旅行许可)持有者均适用该政策。
需要注意的是,当你以数字游民身份在新西兰工作时,
- 你的雇主不可以是新西兰雇主;
- 你的工作内容不可以是为新西兰本地的人或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
- 你的工作不可以是那些需要本人在新西兰本地的工作场所进行的工作;
- 12个月内在新西兰远程办公92天以上应该注意不要违反税务规定。
明宽暗紧、细则不清
围绕"旅签可入境工作"这一吸引眼球的变化,本地华社已经展开了广泛讨论。然而问题仍然存在:如果这次签证调整有实质性变化,那么变化在哪里?如果没有实质性变化,那么调整的意义在哪里?
正如移民部长Erica Stanford所称,这一调整"明确了当代职场关于休假或探亲期间查看工作邮件的规则",本质上是一种对既成事实的追认。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变化来看,最大的变化似乎是一边放宽,一边收紧--在竞选承诺中,国家党不但承诺设置单独的数字游民签证,同时还会有该签证后续转居民签证的途径。然而此次宣布的调整是将数字游民并入访客签证,其主要目的仍然是吸引游客这类临时移民,至于下一步是否还会有竞选时所称的转居民的途径尚不清楚,但似乎可能不大。
此外,如何界定数字游民、如何征税等一系列问题也留下了未知。
比如,以新西兰的生活成本对数字游民的优势并不明显。真正有移动办公需求的人可以选择生活成本更低的其他国家,新西兰并没有哪个领域是完全不可替代的。
对数字游民的界定也将是一个"无法实现的任务"。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很难区分普通游客和网红的区别(更何况即便是职业自媒体人也可以同时是游客)。要求这部分群体遵守税务规定,其可操作性更是困难--其合规成本可能超过税务受益本身。
最为严重的可能是这可能造成移民剥削情况的进一步恶化--可能有人会利用语言障碍、文化障碍等信息不对称因素,欺骗入境游客从事非法工作。
可以预见,如果没有更为详细的执行细则,新规所产生的后果只能等施行数月后才能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