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 for News Categories

中国移民工挤住在奥克兰一处住房

16:29 16/11/2023

8月份,新西兰移民局对移民工聚居的卫生条件欠佳的6所住房展开了调查,此后又有其他住房被发现住了很多人,其中就包括奥克兰西区一栋3房的住宅。

据曾住在那栋房子里的工人介绍,这栋位于Massey的房子里最多的时候住了22人,而且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据称,当摆满上下铺的房间和客厅住满人的时候,房子下面的半地下室里也会住人。

在这里住过的工人多为建筑公司Smaster Limited和Krays Civil Limited的员工。Smaster Limited登记在Lulei Shi名下,Krays Civil Limited则登记在Shi的伴侣Yujun Xu名下,而Shi是公司经理。

这两家公司的注册地址相同,而工人们居住的这座房子,则登记在两人名下。移民局网站信息显示,这两家公司都属于认证雇主(accredited employer)。

来自山东的韩涛于8月下旬抵达新西兰,自抵达后便一直在这所房子里居住,他为Krays Civil工作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在10月底接受RNZ采访时,他说自己大概已经三周没工作了。

"这样我在新西兰都没法生活,"他说。

韩涛说,为了这个新西兰的工作签证,他花了大概8万元人民币(约合1.9万纽元),但是来到新西兰后没有见到签证上的雇主,于是在中介的帮助下,把签证转移到了新雇主Krays Civil Limited名下。

因为没有收入,又面临着房租和基本生活的开销,他打算等雇主给他结完工资就回中国。

但是雇主Shi说,是因为韩涛很早就提出想回国,才没有给他安排工作,其他人都有工作。不过,韩涛否认了这一说法。

Tao Han said he hadn't worked for three weeks when RNZ spoke to him at the end of October 2023.

在10月末接受RNZ采访时,韩涛表示他已经有三个星期没有工作了。 Photo: Liu Chen / RNZ

拥挤的空间

这座3房的房子被分成了4个居住空间,一共17个床位,床与床之间的距离非常近。

工人告诉RNZ,曾有两名工人住在房子下方的半地下室里,有时候工人还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吃饭 -- 有一位工人曾拍摄了这样的场景,并在视频里说当时房子里住了22人。

房子一楼的露台搭建了遮阳棚,是工人们的厨房,一旁的架子用来摆放食物和用具,还有两个双炉液化气灶台和一张大餐桌。晴天一走进去,就能感受到一阵热浪。

除了房子里的一套卫浴,工人放置衣服和鞋袜的另一边的半地下室里还有个厕所,供所有人使用。

韩涛说,他们每人每周需要缴纳150纽元的房租,之前有活干时,每周还再被收取80纽元,用以支付往返于住处和工地之间的交通费。

他说老板没有给过工资条,所以他不知道这些费用是如何从他的工资里扣除的。 "不让你上班,他也不解雇你,没活儿就让你在家待着," 韩涛说。但是,他说有些工人是被解雇的。

The space between beds at the property is minimal.

狭小空间里布置了多个上下铺位。 Photo: Liu Chen / RNZ

工人被辞退,故意为之,还是表现欠佳?

3月初拿Smaster Limited认证雇主签证入境的方玉波,就是因为被辞退而在寻找法律帮助。 他说为了这个工作机会,他交给中介7万元人民币。他也曾在这所房子里住了一段时间。

"我们住的是上下铺,非常的挤,在房间里走动都费劲。连地下室都住满了人,那里没有地毯,没有保温(层), "他说。

他说刚开始是每人每周100纽元,后来人越来越多时,老板把价格涨到了每周150纽元,刚开始时不需要交车费,后来也开始收取每周50纽元的油费。

"我来了以后,老板就开始解雇拿签证的工人。在我之前,我听说已经解雇了两个工人,"他说。"从我来到现在,我们这个老板已经解雇了十多个工人。"

方玉波说在给公司工作了5个半月之后,他于8月初被解雇。"没有任何理由,老板就把我解雇了。那天是星期六,老板打电话告诉我说,星期一不用来上班了,"他表示。

Shi说方玉波"胡说八道",他说自己一共只辞退过两三个人,而且都是因为品行或者工作表现,而非其他原因。而且,辞退这位工人不仅是因为他的工作技能水平不好,而且还曾在工地打架。

通过Krays Civil Limited认证雇主签证来到新西兰的王修俭,也因为被辞退后,在新西兰的生活难以为继而回到了中国。

王修俭来自江苏,当时交给中介7万多人民币拿到了两年的新西兰认证雇主签证,过来做建筑工人。他说国内中介开始承诺一个星期给他安排47小时的工作,但事实并非如此。

但是Shi表示,辞退王修俭是因为他"不会干活"。

王修俭也住过西区的这所房子,每周也需要支付150纽元的房租。"下班回家,做饭都要排队,洗衣服什么的也要排队。"

他说,国内的中介给他退了1.5万元人民币,其他的损失得由他自己承担,他现在还需要赚钱还来新西兰时借的债。

Wokers reported sleeping in a makeshift space under the house.

据称,工人们被安排睡在房子下面的临时空间里。 Photo: Liu Chen / RNZ

雇主: "出力不讨好"

Shi告诉RNZ,让工人住进这座房子,是当时给初来乍到的移民工在找到更合适的住所前过渡用的,现在反而让他觉得"出力不讨好"。

"在移民工人入境最多的时候,找房子、租房子非常难,中介也帮忙找,我也帮忙找,外面房租也很贵,"他说。"我就把自己的房子用作过渡,刚开始只让工人分摊水电网,没有收房租。"

Shi说,他事先和中介、还有工人都说清楚了,只能住3个月,但实际情况是,后来人慢慢多了起来,很多人到了时间也不愿意搬家,因为便宜。最多的时候,房子里住了十多个人,他说。

"这150……是为了催促他们尽快搬出去,本身我那个房子就不打算租出去," 他说。

此外,Shi说他很少去那个房子,不知道有人曾住在地下室,他说那里是一个用于储物的空间,不安全,而且脏。

当记者表示,有视频显示地下室放着床垫,而且有两位工人坐在一旁吃饭时,Shi说有时候工人的确会在那里吃饭。

对于收取交通费,Shi说很多工人没有交通工具,也不会开车,为了工作方便,他出车出油费,由会开车的同事去接送工人。有时候需要去比较远的地方干活,比如汉密尔顿,每周收取车费也是合理的,而且合同里也有提及。

Shi说,收取房租和交通费不是为了挣钱。

他还说,聘用移民工的雇主很多时候也处于弱势。因为面试往往通过网络进行,没办法亲眼看到工人干活,再加上有些人不会诚实地表述自己的技能,所以有些招聘过来的工人不能胜任工作,而想要辞退他们的话,还需要一定的流程。

"怎么就没有人去说,你不能工作,我还要留你3个月,赔你3个月的钱,你不觉得这样对雇主来说不合理吗?"

Shi也表示,工地很忙,有时候人都不够用,不会无缘无故辞退人。

A deck has been converted into a covered makeshift kitchen. The area becomes unbearably hot on a sunny day.

房子的deck被改建为有棚的临时厨房。天晴的时候,这个区域闷热难耐。 Photo: Liu Chen / RNZ

住房规定

新西兰商业、创新及就业部(Ministry of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Employment,MBIE) 租赁事务负责人Katie Gordon 称,【房屋改善条例1947】(Housing Improvement Regulations 1947 )规定房东和租客都有义务保证房屋不会过度拥挤。

具体规定包括,房屋有足够的设施供所有人使用,比如浴室和厕所;另外,卧室必须至少有6平米,如果超过一人,空间也需要更大。

"如果房东收取的费用远远高于市场价格,租客可以向租赁仲裁庭(Tenancy Tribunal)申请减租。"

奥塔哥大学惠灵顿校区住房和健康项目高级研究员Lucy Telfar-Barnard说,有些持短期签证的人,可能在维护自己的租赁权益方面有顾虑。

"即便你拿的是6个月的旅游签证,租了房,也可以把房东告到租赁仲裁庭,这和你是不是新西兰居民或者其他身份没有关系。"

今年8月,作为MBIE调查的一部分,奥克兰市议会对6处移民工聚居的过度拥挤的房产发出了危险和不洁建筑(Dangerous and Insanitary Building)通知。

2021年,市议会成功起诉了奥克兰南区Manurewa一个仓库的所有者,当时有42名房客住在里面,其中多为菲律宾籍移民工。

奥克兰市议会合规负责人 Adrian Wilson说,在市议会的合规审查中,往往会见到移民工住在过度拥挤的房子里。

"如果任何人自己或者知道其他人居住在一个因为居住人数过多而产生安全隐患的房产里,我们鼓励他们向市议会,或者(如果是出租房)向租赁服务(Tenancy Services)举报。"

另外,截至11月6日,新西兰商业、创新及就业部(Ministry of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Employment,MBIE)共收到了1372起针对认证雇主的投诉,目前正在进行202起调查。

目前共有94家公司的雇主认证被撤销,21家公司的认证被暂停。另外,MBIE正在评估是否撤销另外37家公司的认证。

移民局网站的信息显示,如果雇主违反最低雇佣标准,可能会暂时或永久禁止为移民工提供工签担保。

相关阅读

关于 About

A horizontally repeating motif of semi circular arcs in red to represent a bridge

RNZ Chinese is a dedicated initiative producing content for and about the diverse Chinese community in New Zealand. RNZ is an independent public service multimedia organisation that provides audiences with trusted news and current affai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NZ Charter. Contact the team by email at chinese@rnz.co.nz.

RNZ中文 (RNZ Chinese) 是新西兰广播电台 (Radio New Zealand, RNZ) 推出的专项版块, 致力于关注新西兰多元华人社区,提供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内容服务。RNZ是一家独立的公共服务机构,依据RNZ章程,通过多媒体平台提供值得信赖的新闻和时事报道。欢迎联系中文团队,电子邮箱: chinese@rnz.co.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