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努力寻求经济复苏的同时,政府也面临释放更多直接刺激的压力。七月份,中国的消费者价格陷入通缩,而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下降趋势。
中国国家统计局本周三表示,本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3%,略低于路透社民意调查对0.4%下降的中位数估计。这是自2021年2月以来的首次同比下降。 6月份CPI保持不变。
生产价格指数(PPI)连续第10个月下跌,(七月)预测的同比跌幅为4.1%,实际跌幅为4.4%。而上月该数值为5.4%。
在今年第一季度迅猛开局之后,中国的经济复苏放缓,国内外需求疲软。政府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经济,预计还会有更多措施。
"CPI和PPI同比都陷入了负增长,已经可以确认(中国)进入经济通缩。"ANZ银行资深中国策略师邢兆鹏说。
邢兆鹏预计今年下半年CPI将徘徊在0附近,并表示"货币政策将难以调整。政治局会议要求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将与货币宽松政策相冲突。"
本周三,随着中国的CPI数据显示其经济复苏正在失去动力,亚洲股市处于守势。
中国蓝筹股CSI300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在数据公布后均下跌。
新加坡华侨银行(OCBC)的利率策略师Frances Cheung表示:"市场需要看到中国当局采取更多实际支持措施才能保持乐观。"
虽然有一些轻微的货币政策宽松空间,但是否行得通还要看财政方面。否则,需要一些向好的经济数据来证明增长有所改善,但目前为止还没什么动静。"
日本式通缩?
国家统计局这份数据让人们越来越担心中国正在进入一个与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失去的十年"相似的境遇,那段时期的日本,一代人的消费水平和工资停滞不前。
中国的低迷价格与其他主要经济体所经历的严重通货膨胀形成了鲜明对比,迫使其他国家的央行迅速提高利率。
不过,还有迹象表明全球通胀可能已达到顶峰,并且在某些情况下正在逆转,例如巴西物价的大幅放缓,预示着世界第10大经济体(巴西)降息的可能性。
中国当局淡化了通缩的担忧。上个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今年下半年中国不会出现通缩风险,但指出经济要从疫情后恢复正常尚需要时间。
国家统计局在一份单独声明中表示,预计随着经济复苏以及供需关系改善,CPI将反弹。
中国政府今年设定了约3%的消费者通胀目标,高于2022年2%的数据。
尽管最近有一些的政策刺激,但在持续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居高不下的青年失业率以及外资减少的三重冲击背景下,消费领域和制造业给出的反馈仍持谨慎态度。
投资者一直在焦急地等待决策层在上个月的政治局会议后的刺激措施,但股市方面则主要对缺乏具体执行细节感到失望。
(本文原载于路透社)
您对我们的翻译满意吗? 如果您有任何建议,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chinese@rnz.co.nz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