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服在中国掀起热潮,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而被誉为中国女性国服的旗袍,一直以来也被备受人们喜爱。
在新西兰,也有一些中国传统服饰爱好者,她们会穿着汉服或旗袍出游、聚会、参加各种活动,给新西兰的多元文化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爱好的身影也在今年奥克兰各处的圣诞游行中吸引了不少眼球。
这里谈论的汉服泛指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汉装"或"华服",一般认为其起源于黄帝时期,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由冯时(Lavender Feng)带领的"玖翼汉服古典舞团"(Joyee Hanfu Chinese Dance Group)是第二次参加在奥克兰市中心举办的Farmers圣诞大游行。
她说,去年成员们扮作【红楼梦】中的人物参加游行,获得了很好的反响。今年,她们再度把目光投向经典名著,扮演了【西游记】中的人物。
"我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是希望可以把我们的汉服元素,把我们的传统服饰展示给所有人。" 冯时说。
舞团成员扮演了【西游记】中的十多位经典的女性角色,包括嫦娥、白骨精、女儿国国王、玉面公主、蜘蛛精、玉兔精等。她们精致的扮相、曼妙的舞姿,再加上飘逸的传统服饰,获得了很多喝彩。
冯时对汉服产生兴趣是在几年前回到家乡北京的时候。她当时去体验了汉服馆,穿上精美的衣服、做上妆造,去故宫游玩。
"然后(我)一下子就被'种草' 了,就觉得我们的传统服饰特别好看,然后就会陆续买一些到新西兰。"她说。
2020年,她从中国度假回来之后,买的汉服越来越多,于是索性成立了一个汉服租赁馆。随后,她又把自己的舞蹈专长与汉服相结合,成立了一个汉服古典舞团。
目前,冯时的汉服馆已经拥有500多套汉服,而她的舞团也会经常应邀在各种社区活动上进行表演。
她说,虽然汉服仍然相对小众,但是她感觉近年来,新西兰华人对汉服的接受度变高了。
她还记得自己几年前第一次穿汉服出门旅行时,一旁的华人曾经指指点点,说她"穿得跟个戏子一样"。现在,她碰到的大部分华人都会表示尊重和赞许,并表示希望以后有机会尝试。
而其他族裔的人看到汉服时,往往会夸赞好看,只是会误会她来自日本或者韩国。
"他们(日本和韩国)很多服饰其实是学习我们国家的,但是人家文化保存得特别好,但是我们自己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穿着,就让人觉得那个是他们的衣服。"
虽然不同朝代的汉服有不同的款式和特点,即所谓的"形制",但冯时鼓励人们去大胆地进行尝试汉服,而不必拘泥于形制,或者仅仅在特殊场合穿着汉服。
"希望更多人可以选择穿我们的传统服饰出行。"她说。"尤其是现在出现了很多新中式的(汉服),(中国)国内新中式也非常火,所以希望(新西兰)这边更多人可以,比如说穿着我们新中式,把它(汉服)变成一个常服的存在。"
她说,她也希望更多其他族裔去了解汉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我觉得我有一点使命感的那种感觉,希望能让更多在海外的人接受汉服,然后能让我们更好地融入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
新西兰汉文化协会(New Zealand Han Culture Association)的运营负责人陈舒涵(Leyna Chen)接触汉服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
陈舒涵说,自己的家乡杭州很重视传统文化,她从小学习古琴,而汉服在杭州的复兴也相对较早。
她说,当时她的古琴老师希望能穿着传统服饰去演出,但是比较常见的旗袍又与古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所以他们选择了尝试影视古装剧中常见的、比较飘逸的类似汉服的衣服。
"然后慢慢的我被这个服饰吸引,这个文化吸引。"她说。"因为从你开始接触这个文化之后,你就会发现它很深,它不只是一件衣服……它的设计……有非常多有趣的意思在里面。"
以汉服的"中线"为例,陈舒涵说,因为古代布幅的宽度不够,制衣只能拼接,所以衣身存在中缝,但是到后来,衣身的中缝便被赋予了别样的涵义,寓意做人要堂堂正正、公平、正直。
汉文化协会也参加了今年和去年在奥克兰东区Howick举行的圣诞游行。除了参与类似的活动之外,协会还会组织礼仪讲解、传统茶会、开笔礼、裙幄宴等活动,而且所有活动都要求穿着汉服。
"我们的兴趣并不只是汉服,因为汉服作为一个承载文化的表象,它只是一个文明的载体……我们更想做的是以汉服为载体,将其作为一个媒介去弘扬华夏文化、汉民族的传统文化。" 陈舒涵说。
她说有些人不愿意去尝试汉服,可能是因为觉得麻烦,或者觉得没有场合可以去穿,或者觉得一定需要配套的妆容与发饰,但大家可以试着转换一下看待汉服的思路。
"比如说汉服里面的宋抹,就是小吊带,都可以穿在西装里面当内搭。汉服外面的,比如说我的短袄可以当西装外套。"她说。"包括我也好,我身边协会的一些朋友也好,更多是使用这个方法去把它融入生活。因为汉服不能只是一套衣服,它其实对我们来说只是衣柜里边的一件衣服而已。"
"做文化的传承也好,复兴也好,或者说是从知晓度、名誉度来说,你只有把它融入生活(才行),其实就是与时俱进,不可能一味复古。"
她说,她的同事最初看到她穿汉服时,觉得和印度服饰很像,她需要去介绍这是中国的传统服饰。
"我们也希望有一天,随便一个人看一眼就能告诉我说'这是中国的'。虽然很多人知道,但说实话,(传播传统文化)还是任重道远。"
与汉服相比,旗袍可能是更广为人知的中国特色服饰。它形成于民国时期,据说是由"男女平权"的思想推动,模仿男子的长衫而制。旗袍于20世纪初流行于中国,在上海和香港尤其受欢迎。
旗袍一般具有立领、右斜襟、带装饰性盘扣、腿部开衩、腰身紧的特点,可以很好地突显女性的曲线美,它也总是会给人端庄、优雅的感觉,所以在现代也很受追捧。
不少从中国前往海外的女性,或工作或学习,总会带上一件旗袍,在特殊场合用作礼服,新西兰旗袍总会(Federation of NZ cheongsam association)会长王玮(Wendy Wang)说。
王玮的旗袍协会于2015年在奥克兰成立,目前已有会员500余人。此外,协会目前在惠灵顿、汉密尔顿和基督城都拥有分会。协会成员会穿着各色旗袍出现在各种场合,与人们分享自己对这种传统服饰的热爱。
"能传承至今的东西都经历了历史的洗涤,所以特别能体现我们中华、汉族(的特色)。"她说。"旗袍本身就是历史(上的传统)服装,包括了对西方服饰的融合。当你真正去了解它或者去体会它的时候,会越来越喜欢它。"
从2015年开始,王玮的团队每年都会参加Farmers圣诞游行,今年与冯时的舞团在同一个方阵,共同展示中华服饰之美。
"我们(的服饰文化存在)断层,为什么期盼文化复兴起来,其实就是因为这个断层。"她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服饰,比如日本有和服,韩国也有自己的服饰,而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中国人基本都没有自己的典型服饰了。"
"所以我就是觉得,如果能让大家重新喜欢它(旗袍),给大家机会看到它的美,我就觉得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