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艘中国军舰近日出现在悉尼以东150海里的海域。 Photo: ABC / Department of Defence
在进入3月前,中国海军三艘军舰罕见地出现在塔斯曼海域,这一不寻常举动最初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引起了广泛担忧和关注。然而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中国海军在如此深入南太平洋的区域进行实弹演习,则进一步加剧了紧张氛围。
关于中国这一罕见举动,RNZ中文从技术角度对军舰情况进行解释说明。
衡阳舰是近期在悉尼东部海域航行的中国军舰之一。 Photo: ABC / Department of Defence
此次海军编队的三艘舰船是什么来头?
根据此前的报道,此次出现在塔斯曼海的中国军舰分别为导弹护卫舰、遵义号导弹驱逐舰,以及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在不同的媒体报道中,读者会发现对这些军舰的描述也有区别。这是由于分类不同导致的。
按照中国军方的分类,衡阳舰为"054A型",遵义舰为"055型",而微山湖舰为"903型"。
而按照美国对中国舰船的分级方法,它们分别被定义为"江凯级"(Jiangkai-class)护卫舰、"任海级"(Renhai-class)巡洋舰以及"福池级"(Fuchi-class)补给舰,大部分其他国家采用这一定义。
驱逐舰是什么,为什么遵义舰与众不同?
这三艘军舰中,遵义舰显得尤为不同。大部分英文媒体将其称为巡洋舰,而中国认为它是驱逐舰。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排水量"是重要标准之一(但不唯一)。通常情况下,排水量在万吨以上的可以被视为"巡洋舰"(cruiser),而据公开资料显示,遵义舰的满载排水量在12000万吨以上,因此美国国防部(DoD)和国防部长办公室(OSD)将055型划为巡洋舰。然而根据中国海军的官方定义,遵义舰被定为"驱逐舰"(destroyer),这通常指排水量相对于巡洋舰更小的一类舰船。
一些分析认为,由于传统上中国奉行更为保守的防御性军事政策,因此在分类与定义上,中国也更倾向于"自我降级"来保持低调。其中文语境中的描述差别体现在舰船的实际用途上:即,驱逐舰只是用来"驱赶外敌",是一种近海防御手段;而"巡洋舰"则是在更广泛海域的巡视、威慑用途。
然而,从海军编队此次不远万里在塔斯曼海域进行实弹演练的情况来看,似乎也暗示中国海军主动放弃传统上对055型军舰的防御性定位。中国民间对055型军舰的昵称为"万吨大驱",似乎是对此类军舰最贴切的脚注。
新西兰海军此次派出的监视单位为HMNZS Te Kaha号,其排水量为3660吨,是与衡阳舰相同级别的护卫舰(衡阳舰满载排水量4000吨左右)。
新西兰海军护卫舰Te Kaha号。 Photo: SUPPLIED / US NAVY
055型能够携带哪些武器?
以本次实弹演练中确认开火的遵义舰为例,根据美国海军学会(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公布的数据,055型"任海级"总计具有112个通用垂直发射单元,采用前64(8 x 8)、后48(6 x 8)的布局。
这些通用导弹发射系统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携带不同类型的导弹,比如红旗-9B远程防空导弹(攻击半径100海里/185公里以上),以及攻击半径290海里的"鹰击-18"反舰导弹。有报告指出,这种大型垂发系统也可以容纳反潜导弹,在未来甚至可能进一步发展出搭载舰载陆攻巡航导弹或反舰弹道导弹的能力。
另据中国在香港的官方媒体【大公报】去年的报道,055已经可以搭载最先进的"鹰击-21"反舰导弹,这种射程可达1000公里的超高音速反舰导弹被中国官方媒体称为"航母杀手"。
此外,055在舰首配备了130毫米口径的H/PJ-45型主舰炮、30毫米口径的近程防御武器系统以及两套三联鱼雷发射系统,可以用来短程反潜作战。
与现代驱逐舰相比,巡洋舰似乎正变得越来越过时。它们之间的界限正在模糊,驱逐舰变得越来越具有攻击性,巡洋舰有被逐渐抛弃的风险。一个类似的例子是战列舰(battleship),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海上的摇滚明星,但如今只能用作海军博物馆。
当代装备的演化正在让传统的分级变得模糊。因此无论055型是巡洋舰还是驱逐舰,它在实战中都越来越依赖于"超视距打击"。舰炮作为军舰在视距内的防御性武器,被视为"舰船的匕首",这是军舰的最后防御手段。而新西兰Te Kaha号海军护卫舰上的人员此前报告称,观察到遵义号的主舰炮开火,因此在此次实弹演练中,中国军舰使用的武器应该是这枚130毫米口径的主舰炮。选择使用这种防御性武器进行实弹演练,似乎表明海军方面不希望演习遭受无法承受的国际批评。
中国在去年9月25日向南太平洋海域试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 Photo: Supplied
这些军舰是核动力吗?可以发射核武器吗?
3艘中国军舰均为常规动力,其中遵义舰为4台燃气轮机提供动力;衡阳舰为4台柴油机提供动力;微山湖舰由2台柴油机提供动力。
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遵义舰能够发射核武器。不过需要了解的是,人们今天所说的核武器与几十年前有很大不同。它可以被小型化,可以按需求被安装在不同类型的导弹中。比较常见的是洲际弹道导弹。
比如在去年9月25日,中国国防部宣布成功向南太平洋海域试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这种超远程导弹就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安装不同类型的弹头,它既可以安装核弹头,也可以安装常规载荷。
中国在澳大利亚附近海域进行海军演习是否遵循了国际法?
这取决于你问谁。
在海上航行方面,各国在判断另一个国家是否在国际法范围内行事时,主要参考【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
其中公约仅在第19条提到在沿海国家领海范围(12海里)内禁止外国进行任何军事演习,然而对公海并未做出这类禁止。
军舰可以在公海航行的主要依据为第87条(公海自由)、第90条(航行权)以及第95条(公海军舰豁免权)。
不过,条约第88条也提到,"公海应只用于和平目的"。
关于演习是否具有和平性质,将需要由国际水域争端的国际海洋法法庭(International Tribunal for the Law of the Sea)负责裁决。